松下电池销量世界第一,LG三星没赶上比亚迪
根据EV Sales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5年松下消费型电动汽车锂电池销量达到4552兆瓦时(MWh,1兆瓦等于1000千瓦),市场份额占40%,是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商。比亚迪排在第二位,份额14%。
排在第三位的是LG化学,市场份额连续2年保持在13%。NEC和日产的合资公司AESC(全称AutomotiveEnergy Supply Company)排在第四位,三星排在第六位,排在第七位至第十位的分别是Epower、北京普莱德、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万象,全都是中国企业。
松下,特斯拉,保时捷
纵观市场格局演变,松下的岿然不动首先要得益于在自己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扩展规模,比如与丰田创办合资公司PEVE专注于燃料电池、能源电池的生产,同时还收购了三洋电机,与特斯拉共同建造Gigafactory超级电池工厂。
据《日本经济新闻》3月24日报道,松下将撤回到2018财年(截至2019年3月)合并销售额增至10万亿日元的业绩目标。调整为在不设期限的情况下,力争实现9万亿日元的目标。松下今后将以车载电池等面向企业的产品为核心,提高收益力。
近日,海外媒体报道称保时捷计划在2020年之前将Mission E电动概念跑车的量产版本车型投入生产,该车只需要15分钟时间就能充满80%的电量,保时捷将其充电系统称之为“PorscheTurbo Charging" 。而特斯拉Model S达到80%的充电量需要半小时。
据悉,保时捷目前正在考虑博世与松下两家公司,这两家公司都有生产汽车电池的相关经验。博世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此前曾与三星合作,为菲亚特500E电动汽车供应电池。而松下目前则是特斯拉电动汽车的指定电池供应商,与特斯拉合作在内华达州建立了Gigafactory,几乎为硅谷的所有汽车制作商提供电池。
保时捷表示不会与同一集团旗下品牌奥迪使用相同的供应商,这就意味着奥迪旗下电动车使用的LG与三星两家公司的电池基本不会出现在保时捷身上。
同一个电池,不同的电动汽车
电动车品牌众多,但其实撑起这片天的电池制造商也就那么几家。如果从供应关系来看,仿佛全世界的新能源电动车们几乎都被日韩电池大佬们承包了。也许电动汽车会贴上不同的品牌名,但实际汽车中的电池是来自于同一个供应商。
在北美,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基本被日本企业主导,然后是韩国企业。日本松下占了份额的56%。松下和其它日本供应商合计占北美市场份额的72%。
在美国,松下电池销售的总容量约为1837万瓦。松下最大的客户是特斯拉,然后是大众、福特、奔驰、奥迪。三星的客户包括宝马、保时捷、菲亚特,LG化学的客户包括现代起亚、福特、雪佛兰和沃尔沃。电动车鼻祖日产雷诺则使用的是自家与NEC合资的AESC生产的锂电池。
松下、LG 以及三星等国外电池厂商吸引众多汽车厂商的一个原因是,其在电池的一致性、稳定性、循环寿命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优势,对下游整车厂的吸引力也大。
日韩企业中国建厂布局
毋庸置疑,动力锂电池的需求将在未来几年迎来高峰,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更是使得日韩动力电池供应商纷纷进入中国建厂,为瓜分动力锂电池的市场份额做好准备。
有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约为20.7382万辆,占全球销量的37.7%。比亚迪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年销量为61726辆。比亚迪拥有多年的合同制造经验,它还有自己的电池生产线,除了比亚迪,其它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都向外国供应商采购电动汽车电池。
松下将在中国大连投资500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27 亿元)建立电池工厂,以增加对汽车厂商的电池供应量,预计将于 2017 年投入生产使用。松下的目标是让电池业务在中国的年营收达到1000 亿日圆(约 57.9 亿元人民币)。
凭借对国内新能源汽车政策与趋势的把握和认识,LG 化学很快与国内众多汽车企业达成合作关系,并快速敲定在华投资意向。据悉,LG 化学将为长安汽车、奇瑞汽车供应电池,除这两家外,LG化学在中国的客户还包括长城汽车、东风汽车等。
LG 化学在南京建立生产基地,将与韩国吴仓、美国霍兰德工厂一起,构成 LG 化学全球三大电池生产基地。目前,这家公司在美国每年生产的电池可以供 12 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使用,韩国生产线的产能为 35 万辆,中国则为 18 万辆。
除了 LG 化学在中国建厂外,三星 SDI 电池工厂在西安投产,其生产线将年产4 万辆高性能汽车动力(纯电动 EV 标准)电池。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