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冲下滴滴和Uber真面目 肆意加价何时止?

7月20日早上,北京大雨,打开打车软件,输入目的地,呼叫快车,“可恶,加价二十竟然还打不到车”、“这个车的订单竟然溢价3倍,太气人了”……北京的一场大雨,不仅让每一个外出的行人全身冰凉,也让平时打车上班的人内心更寒冷。上面的事件并不是个例,在朋友圈,在qq空间,许多经常打车的人都碰上类似的事情。下雨天,打车软件也露出了狰狞的本面?

大雨冲下滴滴和Uber真面目 肆意加价何时止?

其实,在此之前或许有很多人已经发现,滴滴、Uber等网约车的加价现象其实早已存在,不仅在恶劣天气,在节日、出行高峰、车站附近等也都有加价的机制。这个机制其实在2015年8月份就已经出台,当时滴滴推出“动态加价”时,还迎来诸多用户和专车司机的抵触情绪。但好在滴滴在加价方面表现出了克制,一方面安慰用户是为了提升约车成功率,另一方面则鼓励司机,承诺将加价部分奖励给司机。但好景不长,“动态加价”逐渐越加越高,露出了狰狞面容。

大雨冲下滴滴和Uber真面目 肆意加价何时止?

据媒体报道,有市民遇到滴滴快车加价最高将近是车费的5倍。“加价现象”让许多人不禁感慨,这还是我们日常生活接触到的经济实惠的网约车吗?

据悉,打车软件之所以在特殊时刻加价,是为了缓解打车难的压力。网约车的加价虽然引发用户的抱怨,但至少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打车难的问题。

根据滴滴披露的数据显示,从2015年8月7日全面启动“动态调价”开始,专车快车的运能及时得到恢复,仅18时到22时,北京市区通过滴滴快的平台叫车出行的成交订单达70万单,专车快车叫车成功率提高到了82%,而在往常暴雨的时候,这个数字还不到50%。暴雨积水出现交通拥堵,导致打车需求激增,而许多出租车和专车司机却不愿出车,适当的加价确实有助于增加运营车量的供给,提升叫车成功率。

大雨冲下滴滴和Uber真面目 肆意加价何时止?

所以,我们可以将网约车的加价行为理解成市场经济下的自调节行为,通过价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用加价来提升专车司机的出车积极性,来平衡用户的叫车量的激增,这个看似市场经济的调节行为,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其实是一场赤裸裸地宰割。

这种调节在节假日、早晚高峰具有适用性,可以起到资源的合理配置效应,让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错峰出行等。但就暴雨雪等恶劣天气而言,市民的叫车需求是实实在在的刚需,此时的加价无疑是坐地起价对用户进行赤裸裸地宰割。就像今日北京的暴雨天气一样,滴滴加价1.6倍用户的叫车热情依然不减,甚至当滴滴加价到2.6倍、3.5倍时,很多用户还是不得不被迫接受,这种加价真的应该吗?

大雨冲下滴滴和Uber真面目 肆意加价何时止?

恶劣天气的交通运营问题可能谁也解决不了,但如果这个因素成为网约车平台可以任意加价的理由不免过于牵强。价格调控的作用值得肯定,适当的价格调控确实可以有效调节运营车量的供给问题,但盲目肆无忌惮地因为商业利益的最大化而提升价格其实是对市场的一种伤害。尤其像滴滴、Uber这种社会化的网约车平台,虽然它们是商业机构,追逐商业利益无可厚非,但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而不是仅仅将社会责任当成自己品牌宣传时的嘘头。

大雨冲下滴滴和Uber真面目 肆意加价何时止?

当今网约车的“动态调价”机制,相比出租车几乎固定的价格,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在恶劣天气,难道网约车就能随意涨价?面对刚需的人群,网约车平台不应该承担起一部分责任?对于网约车平台的监管政策,一直都是呼之欲出,但始终不见踪影,相信相关的监管政策出台后,应该会给整个行业一个加价标准吧。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报道

相关阅读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