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集体发力虚拟机器人 产业潜力巨大

具有个性化服务、人机交互功能的虚拟机器人,“解放”了用户的双手和大脑,就像生活中一个真实的“小秘书”“小助手”一样,走进了更多网民的生活。
环顾全球,在虚拟机器人“热土”争夺战中,国内外互联网企业都在大举发力。在美国,苹果、微软等巨头们早已制定战略,频频进军虚拟机器人领域。
在国内,虚拟机器人领域也吸引了从巨头到创业企业的多方关注。它们施展各自的平台优势,纷纷摩拳擦掌。
一批诸如“悠悠小秘”“V助理”“助理来也”等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虚拟机器人助手式功能和应用,不断涌现。
为了满足用户从搜集信息到搜集服务的互联网需求,虚拟机器人正不断创新优化,不断提升个性化、深度化服务。而这样的服务,也会反过来影响甚至颠覆人们的生活方式。
技术革新,正让虚拟机器人具备更多可能。在今年的国际计算语言学联合会年会上,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李生表示,机器人只是一个载体,其背后体现的是服务能力和技术实力。
有业内人士认为,打开虚拟机器人发展的新路径,场景拓展势在必行。虚拟机器人应广泛接入出行、旅游、医疗等各类服务,覆盖与人们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
腾讯微信工程师认为,真正的机器人应该为用户提供更高的价值,实现商业的闭环。对“小微”来说,将用户交流和微信支付串联起来,平滑接入微信公众号以及钱包、打车、购物等各种生活服务,带来了完整的微信内O2O闭环生态体系。
在这样的趋势下,提供精准服务,构建生活场景入口,或许会成为互联网巨头们争先发展的方向。相信未来世界的精彩,将会加速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
市场方面,虚拟机器人的开发与人工智能技术紧密相关;A股上市公司中,科大讯飞、歌尔声学、海康威视等智能系统设备企业与其有联系,另外,中科曙光、拓尔思等大数据概念也与其有密切关系。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