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窃密WiFi"时,你需要有一个VPN

VPN可自己搭建,也可购买。不过对国内用户而言都不太方便,自建难度太大,购买既没有相关意识也没有成熟的市场化服务,目前国内木有谁家说能提供公开的个人VPN服务。不过,有一些厂商在提供流量类产品时,也用到了VPN技术,我们或许可以借用它们来实现在公开WiFi下的上网安全保障。
目前国内相关产品,有欧朋流量宝(Opera Max)、360手机卫士两款。还有些浏览器提供云加速功能,也是利用中转服务器实现的类VPN服务,譬如UC浏览器、QQ手机浏览器等,但仅在浏览器内有效,这里不多介绍。
欧朋流量宝
欧朋流量宝脱胎于挪威浏览器公司Opera多年积累的流量中转压缩技术Opera Turbo,这一技术目前是v2.0版本。Opera Turbo在PC时代已经推出,本意是在低带宽的情况下,通过压缩数据来帮用户加快网页加载速度,后来手机浏览器也顺延了这一功能,主打的是节省流量。不过让它名声大噪的,却是另一个附带功能--翻越长城。几年前,有玩家通过开启Turbo功能的Opera浏览器成功的逛了推特、看了油管,嗯,结果就不说了。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Opera Turbo安全吗?一位欧朋工程师告诉雷锋网,在Opera Turbo 2.0中,手机的所有非加密流量会经过Opera云端服务器组,经过一系列操作后服务器组将流量传回手机。这些数据将通过默认SSL加密的SPDY协议传输,并且以更安全的差分传输形式。

一定程度上,360手机卫士上的"WiFi安全通道"功能是个奇怪的存在。一款安全软件上提供VPN服务,这多少有些超出传统安全定义的范畴;另一方面,360深谙用户面对免费WiFi心痒难耐的心理,早在14年10月就推出这一功能,确实能给不少用户安心。

Google VPN
在315晚会的前后,外媒曝出,Android 5.1中藏有一个由Google提供的VPN服务,目前尚不得而知,这个VPN是对所有用户开放还是只作为特定用户的功能,不过Google做了这个对大家就是一个鼓励了,它是一次侧面肯定。
最后
从上边来看,Opera和360提供的VPN中转服务,安全性上都值得肯定。两家本身技术导向的形象,也能给我们的信心加分。
但提供这类服务,也意味着更大的权利,服务商拥有大量的用户上网数据,这些加密对它们是无效的。虽然现在没有听说什么事情发生,但不代表以后不会出现。你是否了解、并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呢?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