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门锁“夹手困局”倒逼产业升级

近日,“谁懂智能门锁夹手的痛”的相关讨论迅速在微博、知乎等平台登上热搜榜单,引发网友对智能门锁使用安全问题的关注。

专家:设计缺陷成开关门“隐形陷阱”

据了解,舆论持续发酵的核心原因在于智能门锁行业普遍采用的“6068锁体”存在根本性设计缺陷。技术分析表明,该锁体锁芯孔中心到门边的距离仅为60毫米,叠加现代流行的推拉式把手设计后,锁身与门框之间的预留空间普遍不足5毫米,而成年人的手指直径通常超过10毫米。这种物理设计缺陷导致用户在开关门时极易发生夹手事故。“锁身与门框间的预留空间严重不足,成为用户开关门时的‘隐形陷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智能家居及软件检测中心副部长魏明然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据悉,目前行业普遍执行的国家标准GB 21556-2008《锁具安全通用技术条件》主要针对传统锁具的基础安全要求,未涵盖智能门锁特有的电子识别、智能化性能,也未明确“防夹手”参数。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强调:“有关行业组织应及时研究建立健全防夹手标准,明确把手到门框的最小安全距离。”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报道

相关阅读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