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cwatch智能手表 普通大众也能玩的起的时髦
自Pebble在Kickstarter上众筹成功,智能手表成为最受关注的可穿戴智能设备之一,其发展也是如火如荼,各大厂家蜂拥而上,各种产品层出不穷,甚至诞生了很多细分类别的手表,但品质却是良莠不齐,而且智能手表续航时间普遍偏短的问题也一直是困扰消费者的一大心魔,选一块心仪的智能手表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也是劳神费思,这让智能手表市场多少有点叫好不叫座的窘境。
说到智能手表,不得不提的是Moto 360,这块智能手表凭借颜值掳获众多粉丝的心,而说到Moto 360,不得不提的是TicWear,如果说外观凭借第一印象吸引眼球,那么智能手表的操作系统就是决定产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正如当初小米凭借MIUI介入手机行业,Ticwear的开发公司也是从给MOTO 360做适配中文系统,从而进入到硬件行业,其首款智能手表产品Ticwatch自问世以来广受关注,并在众筹中获得很大的成功,可以说Ticwatch智能手表已经具备了与国际一流智能手表竞争的潜质,当然,口说无凭,还是用实际体验来说明一切吧。
产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低调
或许是受了小米产品简单的包装风格影响,近年来很多电子产品的包装风格越来越趋于简洁,与传统产品花花绿绿的时尚设计形成鲜明对比,Ticwatch的包装同样极其简约,黑色的配色风格低调内敛,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包装很简洁,盒子大小与一条香烟差不多,不过表面的纸质有种磨砂的感觉,很特别,整个盒盖上文字不多,顶面和下侧面印有Ticwatch的Logo,上侧面的Slogan“时间有序 生活有趣”给产品一个很好的定位,智能手表的诞生本来就让手表的功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意想不到的功能为生活增加了便利和乐趣。
盒背面为产品的详细参数和生产信息,可以说这是近来我看过的产品包装上最为详细的参数介绍了,从显示屏、表壳、处理器、内存,到无线连接、传感器、防护等级、电池容量,再到操作系统和配对手机的要求,非常详细,除了没有表带,但颜色分类绅士黑应该就是指表带了。
内盒分为两层,上层为手表,下层为文档卡片和配件,虽然整体简约,但还是能够看的出精致,全部物件包括手表1只、充电适配器1个、无线充电底座1个、MicroUSB充电线1根、说明卡片1张、保修卡1张,没有备用表带,没有保护膜,整体的配备上中规中矩,不过采用无线充电让我对Ticwatch更多了一分喜爱。
细节:就此价位来说做工尚可
目前国际一流大厂的同类智能手表基本在千元以上,像Ticwatch这样定价实在的产品不多,而且就Ticwatch的细节做工来说,在这个价位也算是不错的,绝对不是玩具级别,而是实实在在地当作一款手表在做,至少不会让你觉得拿不出手。
对于手表外观来说,我个人比较喜欢圆表,而Moto 360因为底部的黑下巴让我无法接受,Ticwatch的外观正是我比较心仪的,据称这款手表的设计由国际著名的Frog设计公司完成,巧妙的设计让产品没有黑下巴,也没有凸起的边框,是目前最高屏占比的同类智能手表,其正面1.5寸的康宁大猩猩3代耐刮屏即使没有贴膜,普通使用也不用担心被刮花,虽然320×320的分辨率并不算高,214PPI的像素密度也无法和现今的手机相提并论,但在当下的智能手表里面也是很不错的。
手表表壳采用316L不锈钢,表面略带有拉丝纹,侧面一边设置按钮,采用了倒角的工艺,很漂亮,可以实现开关机,亮屏、息屏,双击还可以截取屏幕,非常实用,另一侧面为Ticwatch的独门绝技“挠挠”,其与机身无缝连接,通过滑动、点击实现放大、缩小、菜单选择等操作,在播放音乐时还可以调节音量。虽然通过APP软件可以切换表冠的方向,但按钮和挠挠分列两边仍然略有不便,如果能够完全整合按钮和挠挠就更加完美了。
背面的壳体处理成深咖色,不过做工上略显示有点粗糙了,上部斜面上两排小孔为扬声器,中间两个小窗为心率监测传感器,检测时会发出绿光,而且传感器与背壳一样平齐,没有凸起,佩戴很舒适,放置时也不会磨花窗口,这块手表还具备IP67防尘防水能力,对于一款智能手表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