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wbone退市 智能手环市场迷雾重重

近日有消息传出,昔日智能手环巨头Jawbone(卓棒)退出智能手环市场,转型生产医疗用品。据记者了解,曾在2015年11月,Jawbone就因业务整合陷入裁员危机。但裁员并没有解决Jawbone的根本问题,退出手环市场并转型的声音也就越传越逼真。

Jawbone退市 智能手环市场迷雾重重

Jawbone是健身追踪设备的先行者,成立于1999年,生产ERA蓝牙耳机、Jambox扬声器等数码产品,在运动追踪仪器兴起之后进入这一领域,成为了第一代智能手环的代表。早期产品价格相当高昂,Jawbone UP3在京东售价1488元。

据业内人士分析,后来由于各品牌产品功能趋同,智能手环的传感器成本下降、集成工艺技术成熟,产品价格也越做越低。Jawbone面临着上有Apple Watch下有低价产品的双重夹击,随后开始用裁员应对危机。2015年11月,Jawbone宣布关闭纽约办公室,总部位于旧金山的Jawbone裁减约60名员工,占其员工总数的15%,同时也减少了其在加州Sunnyvale和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等地的运营活动。

如今时隔一年,据消息人士称,Jawbone证实将退出消费者手环市场,目前瞄准了利润率较高的运动医疗用品,主要销售给医生或者医疗机构(设备可用于患者)。而昔日智能手环巨头Jawbone的溃败也为本身就颇受争议的智能手环市场增添了一层迷雾。

此前,据研究机构IDC公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中智能手环占据了一半的可穿戴设备的市场份额。但在2016年第二季度的可穿戴设备报告中,IDC已经将手环的数据剔除出局,并预计到2020年智能手环在可穿戴设备中的市场份额将下降至28.5%。

据记者了解,曾与Jawbone叫板的Fitbit不仅前公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其销售收入未及华尔街预期,并且出现亏损。公司高管称业务出现了暂时的衰退。Fitbit随即表示未来将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智能手表中,同时宣布了占员工人数6%的裁员计划。

而除了Jawbone和Fitbit之外,国内的智能手环厂商面临的挑战也不小。记者注意到,一方面,国内消费者对手环产品热情不高,不少消费者也在使用过智能手环产品之后表示,手环并不能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不易养成佩戴习惯。另一方面,产品“难产”、缺货时有发生。比如,刷刷手环在2016年6月发布第二代产品的时候就曾表示,在2016年第三季度会发布刷戒产品,然而该产品至今没能面市。此外,记者发现,京东上刷刷手环旗舰店内的多款产品,近期也一直处于缺货中。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报道

相关阅读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