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机”而动,聚“链”成“器”,机器人跑出万亿新赛道

“扭一扭会更容易插进插孔”的机器人——这个由珞石机器人公司研发制造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备受国内外市场热捧,十年实现四万台“山东造”机器人走进4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的“山东制造”、100%山东供应链的“双百”词条,形成了以珞石机器人公司为“链主”领航,年营收过亿元的“群雁”伴飞的产业链新模式,上演了机器人产业企业与山东携手共赢的精彩故事。

伺“机”而动,十年携手,十年深耕,成就了机器人产业“新王者”。十年前,珞石机器人公司仅仅是一个刚刚打破国际垄断,掌握了机器人控制系统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新秀”,如何把“技术图纸”变成“车间产品”,让梦想成为现实?作为一个“跟跑者”,创业团队急于寻找厂址、实现技术产业化。掌握新技术的团队找到了传统老牌工业城市邹城市。协助企业规划了规模超3万平方米的创新智能制造产业园区,这是山东对企业需求的回应,也是珞石机器人公司的“王者之路”,更是“山东制造、闪耀全球”的愿景,当创新步履对上山东制造节律,便开始了从“跟跑者”到“并跑者”,再到“领跑者”的“蝶变之路”。

伺“机”而动,聚“链”成“器”,机器人跑出万亿新赛道

聚“链”成“器”,共研共创,随“链”而舞,让技术成果实现价值转化。“企业出题目,供应链答题”,当“链主”发展的“确定性”越来越强,更多的“志同道合者”便积聚在一起。随着制造业发展,这些被关在栅栏里的“工业猛兽”,已经无法满足生产所需,机器人家族出现了新成员——协作机器人。让机器人有足够的“感知力”,在机器人的每个关节嵌入灵敏的传感器,并配套复杂的力控算法。企业投身研发,山东将他们的项目纳入了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创新工程,济宁为珞石投入1亿元新动能产业投资基金,并加快产业链招商,招引20多家配套企业就近落户,实现线束、电机等零部件的本土化供应,引导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为企业“找朋友、找解决方案”,既有内生动力,又有政策红利,企业与山东相“链”,与创新相“链”,“链”出共赢,让山东“智造”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为产引才,以人兴才,让人才链与产业链同频共振。千秋基业,人才为本。珞石的力控协作机器人技术已看齐国际顶尖公司,而要跻身全球产业链的头部位置,还要构建更可靠的全球人才链,保持产品迭代升级。为此,珞石在全球成立多个研发基地,并得到山东省离岸基地项目的专项资金支持。从北京到上海,再到东京,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围绕“产业链”精准布局“人才链”,以产业带动人才集聚,以人才积聚助推产业升级发展。离岸研发和就近配套,把珞石送上了产品迭代的快车道,珞石机器人已经形成了工业机器人、柔性协作机器人和具身智能三大产品矩阵,珞石机器人成立10年来,研发投入已累计超10亿元,成为中国机器人从努力追赶到与巨头并跑的生动缩影。

“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机器人产业是时代风口,也是山东立足市场需求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面向未来,山东机器人产业之路的地基更加坚实,真正把“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做优做强,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新兴产业迸发新动能,让“山东造”在“链接全球”中行稳致远。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报道

相关阅读

精彩图集